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Hsinchu Science Park

新竹位於台灣西北部,三面環山,西部面海,素有風城之稱,如今則因新竹科學園區名聞遠近。園區周圍有工業技術研究院、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等著名的研究與學術機構,提供園區優質的人力資源,並以卓越的師資、設備,為園區員工提供在職進修的機會。
民國69年12月15日設立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是台灣第一個科學園區,設立以來即以塑造高品質的高科技產業發展基地為宗旨, 至民國92年止,園區內共設立370家高科技公司,大部分是半導體、電腦、通訊、光電等電子產業。新竹科學園區為台灣高科技產業之重鎮,20餘年來帶動國內經濟發展,並締造了揚名世界的經濟奇蹟。園區之開發、建設與整體管理皆表現卓越,為世界成功的科學園區典型。新竹科學園區在國內科技產業上,除整體表現卓越外,若干廠商之企業形象與聲譽已受到國內外高度肯定。經過多年的努力,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已成為世界上發展成功的科學園區之一,不僅吸引眾多國內外貴賓及媒體來訪,也成為經濟學及城鄉發展學者探討的範例。
科學園區不只是高科技產業的重鎮,媲美歐洲社區的優美景觀環境也令她頗有看頭,特別是人工湖一帶,無論是傍晚時分來閒晃溜狗,或是假日一托拉庫親朋好友來此烤肉同樂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過,要烤肉的話記的先跟管理局申請。
科技生活館位於新竹科技工業園工業東二路1號,園區管理局的正對面,是出入園區的核心位置,距交流道僅3分鐘車程,是一間佔地三千四百二十坪、六層樓高的建築物,提供餐飲、藝文、接待、展示、會議、商務等功能,是園區內唯一結合專業與休閒之複合式大樓。http://www.lifehub.com.tw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距離新竹市中心約15分鐘車程,公路交通以高速公路為主,距台北70公里,至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車程約50分鐘,北至基隆港、南至台中港分別約需90分鐘,鐵路交通則有西部縱貫鐵路,完善的交通設施使得貨物的運輸與人員的來往十分便利。

十八尖山 Shibajianshan

十八尖山自新竹縣北郊迤邐而南,是日據時代所開闢的「森林公園」,略呈「新月形」,蜿蜒約7、8里,恰好環抱新竹市東、南郊。這十八尖山的得名,據云確有18個山頭。最高處是131.79公尺,最低處為50公尺,平均坡度為40%。
由於十八尖山沿途遍山茂林,瀝青路面平整,花卉飄香,行進於林蔭道上,空氣清新沁人,已成為新竹市民運動休閒的必經路線之一,近年來市府為了讓市民能夠安心地運動,因此,每天凌晨至上午八點間禁止車輛進入。
從新竹高商順著博愛街步行就可上山,最高點有一「介壽亭」,山林內的石觀音,也是觀賞的重點。

新竹市立動物園 Hsinchu Zoo

新竹市立動物園為全台現存最老的動物園,創園於民國25年,除了為每年約30萬的入園人次提供社會教育的功能外,動物園本身也是大新竹地區孩童們重要的共同記憶知所在。此外,新竹市立動物園位於新竹市中心新竹公園內,為市民所喜愛的休閒活動空間,目前已積極推動結合新竹公園內的週邊空間,重塑動物園管理空間新版圖,並增加市民遊憩可及性,已由2.7公頃擴大至5.4公頃,將重新訂位為「新竹動物公園」。
目前動物園內的動物種類繁多,約有100種300多隻。其中不缺乏河馬、鴕鳥、紅毛猩猩、孟加拉虎及馬來熊等大型的動物。此外,因民眾棄養、非法販賣及走私而遭政府單位沒入的保育類動物種類及數量繁多,達到23種70餘隻。因動物保育的國際趨勢使然,動物園必須隨著改變及成長,以符合園內動物的生存利益及市民大眾的期盼,所以新竹動物園除了必須重視遊客的服務品質外,也必須強化動物園創設的四大宗旨:保育、教育、研究及遊憩為目標。
另一方面,新竹市立動物園的組織規程中明定,「係以飼育動物, 提供民眾參觀及推行社會教育為宗旨,並以彰顯地方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及科學技術為目標」,所以,新竹市動物園將來在定位為動物公園後將致力於結合新竹市週邊的河川、溼地及丘陵環境,強化出具地方色彩的自然教育;結合空軍十一村建築、老樹及園內古物的文化特性,強化出具人文風情的歷史演進;結合虛擬教育系統的設置,建構出具科技領先的城市特性。

影像博物館 Image Museum of Hsinchu City

有樂館建於1933年,為全台第一座具有冷氣設備的戲院,座位約五百人。其建築形式融合古羅馬與阿拉伯建築風味,是日本殖民政府展示國力的豪華型公共建築之一。1944年於二次大戰中遭到轟炸,二樓毀損了約三分之一。
1946年日本戰敗後,有樂館改名為國民大戲院,收歸政府經營。除播放電影外,並舉辦音樂會及入伍徵召等活動,每遇佳片上映必車水馬龍。在休閒方式單純的農業社會中,成為承載市民生活記憶的鮮明地標。1980年代新竹縣市分家後,營運面臨了縣市財產的糾葛;同時期錄影帶出租業興起,娛樂媒體不斷推陳出新,戲院逐漸經不起市場考驗,終於在民國八十年停業。
1996年文建會「全國文藝季」,新竹市立文化中心在荒廢閒置的國民戲院廣場,舉辦「風城情波」系列活動,成功召喚了市民的記憶與情感。在多位地方賢達及電影學者奔走規劃下,委託國家電影資料館提出「影像博物館」的藍圖。1998年由文建會撥款,公開競圖,甄選出林志成建築師負責「歷史建築再利用」整建計劃,於1999年3月8日開工, 2000年5月21日落成啟用。
2000年開館營運之後,以傳承國民戲院之歷史文化經驗,形塑市民共有、共享的影像空間為宗旨。除了非主流電影、懷舊電影的推廣、放映外,兼具電影文物典藏、展示、研究及教育等功能。

玻璃工藝博物館 Glass Museum of Hsinchu City

玻工館的成立,旨在結合文化與觀光資源,協助新竹玻璃產業升級,讓民眾及業者參與並瞭解新竹玻璃產業的開發與應用。館內除了陳設玻璃作品外,還積極推動工房教學,讓民眾在視覺的欣賞外,還能進一步觸摸與創作,以貼近玻璃創作所帶來的另一種震撼。

新竹城隍廟 Hsinchu City God Temple

城隍為專門掌管陰間與陽間賞罰善惡的神明,因此城隍廟的佈置猶如古代的衙門。列屬三級古蹟的新竹都城隍廟,創建於清乾隆13(1748)年,其廟宇規模在當時是全台之最,廟埕的市集小吃攤,成為新竹特色之一。
據史載,光緒17(1891)年,全台官民在此舉辦護國祐民怯除災厄祈禱醮法會,晉封為新竹都城隍,為台澎地區唯一的省級城隍廟,又因顯靈禦匪有功,光緒皇帝頒賜「金門保障」匾額,其後陸續獲歷代皇帝封贈,成為全台官位最高的城隍爺。
城隍廟歷經多次翻修,現今廟貌重修於民國13年,殿宇雄偉,雕刻瑰麗,以三川殿及三疊式屋頂最具特色,廟內文武判官范、謝將軍及四捕快之雕琢精緻傳神。而懸掛在屋樑上的大鐵算盤,據說是城隍用來計算人世罪惡的,所以兩旁的對聯寫著「世事何須多計較,神天自有大乘除」。每至元宵,花燈、人群將廟宇妝點得熱鬧繽紛;每年中元節城隍出巡,更吸引各地信徒湧入。

竹塹城迎曦門 Yingximen

新竹古名竹塹,於西元1733淡水同知徐治民以莿竹環植為城,1826年,竹塹士紳鄭用錫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獲准,重新勘定地基,於1827年興工,築造周圍為八百六十丈,高度一丈五尺、深度一丈六尺的磚石造城牆,並建立四座城樓,東門為迎曦門、西門為挹爽門、南門為歌薰門、北門為拱辰門,日據之後因為實施都市街道改正,於1902年拆掉城牆與城樓,只存東門迎曦門。
迎曦門城樓下段稱為城座,以條形花崗石石塊疊砌而成,城門洞為圓拱形,是城市的出入口;上層城樓原為木構造建築,現已改為混凝土造,城樓結構共二十四根立柱,屋頂部分為歇山重簷式構造,屋脊的起翹短而有力,以顯示威武的氣氛,城門前豎有石碑一座,為竹塹築城歷史的紀錄,城門前的廣場為一個結合傳統與現代科技的市民廣場,是新竹文化的象徵地標。

北埔冷泉 Beipu Cold Spring

位於北埔鄉外坪村大坪溪,從北埔至冷泉車行約20分鐘,沿途丘陵青翠,溪水清澈,景觀饒富變化,壩堤瀑布蔚為特色,河床兩岸的美景更是美不勝收。北埔冷泉屬弱鹼性碳酸泉,略帶鹹味,夏天水溫約15度,冬天約10度,來此浸泡可洗去一身塵氣,讓人通體舒暢。

南園人文客棧 Nanyuan theonestyle

1985年,聯合報系創辦人王惕吾先生委託漢寶德建築師,在新竹山壑間建造了一座佔地27公頃之山中園林,運用台灣檜木以古法榫接而成,並動用上百名精湛工匠分批製作雕樑畫棟,揉合江南園林、傳統中國建築及閩南建築之特色,營造一處遺世獨立之世外桃源。
雕梁畫棟風采依舊,黝黑的檜木仍散發古香但部分設施已不敷使用,不忍他日漸斑駁腐壞,在不破壞原有風貌的前提下力保原貌,台灣原創生活風格品牌The One接手南園,以自然為師,打造與大自然輕鬆對話的人本空間。自2008年秋天起,以「The One南園人文休閒客棧」新貌重現。

峨眉湖 Ta-pu Reservoir

峨眉湖又名大埔水庫,建於民國49年,儲水面積135公頃,地處峨眉鄉境為一灌溉為主之水庫,峨眉湖景致優美,青山綠水相互輝映,波光倒影相互成趣,湖中小島詩情禪意洋溢其間,置身其中,有如人間仙境。湖岸有約3500公尺的環型步道,可由富興國小經細茅埔吊橋逆時鐘而行,現有環形自行車道,可供民眾騎自行車遊覽。
環湖步道
自從列入獅頭山國家風景區後,獅山管理站先後於峨眉湖畔構築多條步道,每條步道均極富特色。不僅可更接近峨眉湖水岸,更可看清楚峨眉湖水中與湖岸水鳥生態夏日午後您不仿來此走走,觀賞湖畔美麗風光,走走步道,感受這世外桃源的湖光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