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灣海水浴場 Feicuiwan Beach

翡翠灣位於萬里區龜吼村,地處萬里和野柳 兩風景區,是北海岸規劃最完整的一處多元性遊憩區,翡翠灣海域廣闊,半月型白色沙灘長達1500公尺,不 僅在 海上發展滑水、帆船、風帆板、衝浪板、海上拖曳傘、水上機車、遊艇、潛水等,利用海邊坡地的落差 ,也可操作滑翔翼、跳傘及陸地拖曳傘,擁有全國首 創的陸、海、空遊樂設施,區內並設有玲瓏屋別墅區, 造型別出心裁,以及設備現代新穎的渡假會議中心,提供工商業界團體集會、講習或聯誼的交誼場所 ,是一 綜合渡假、旅遊、工商業務聯誼的濱海遊樂勝地。

八里風帆碼頭 Bali Sailing Pier

「八里風帆碼頭」位於新北市八里區左岸會館旁,2005年9月25日正式啟用。基地面積約2300坪,將結合左岸會館、水筆仔公園與十三行博物館,整體形塑成一條富饒人文風情的「八里左岸藝文帶」。
「八里風帆碼頭」為國內第一座專為帆船運動量身打造的河岸碼頭,提供帆船基層選手最佳訓練場地和塑造地方特色。由「聾人戶外畫家協會」的藝術家們,以「光、風、海、力」為題,共同為六座大型風帆地景作畫,希望透過六座大型地景裝飾藝術,突顯公益的精神,亦增添八里風帆碼頭特色。 同時為了突顯「風」的主題,在沿碼頭的岸邊,也點綴配合帆船造型的藝術風車,將整個碼頭妝點成為一座充滿「風之藝術」的新景點。

福隆海水浴場 Fulong Beach

早在日據時代,福隆就是一個著名的海水浴場,雙溪河在此入海,形成內河、外海的雙重景觀,彎月型拱橋連結兩處,內河河面寬廣、水流平穩,適合從事風帆、獨木舟、拖曳傘等活動,外海的海水浴場寬約60公尺,長約3000公尺,可從事游泳、戲水、灘地活動等。
紅瓦白牆的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即位於本區入口前緣,其旁建有遊客服務中心,提供展覽、簡報等豐富的自然及人文旅遊資訊服務。未來將計畫興建國際級觀光度假飯店,提供遊客更多元化的服務。

三峽清水祖師廟 Zushi Temple

祖師廟創建於清乾隆卅四(1769)年,在道光13(1833)年時因地震損毀而重建。到1895年時又慘遭日軍焚毀,四年後(1899)在地方士紳籌畫下二度重建。第三次則在台灣光復後,由藝術家李梅樹先生主導設計規劃,他主張祖師廟該成為一座融合中國歷史、文化和寺廟藝術的廟宇,同時因其本身的西畫素養,使祖師廟又加入了西洋美術的色彩裡供奉的是清水祖師。其生平眾說紛紜,各廟記載不一,若依三峽祖師廟的說法則是:祖師本名陳昭應,為北宋開封府人,因功受封並在福建省安溪縣清水巖建立祠堂,並隱居於清水巖,故稱清水祖師,安溪人則稱其祠為「祖師廟」。
後來安溪人遷移來台,為求神佛庇佑,於是帶著清水祖師一同前來,並定居於三峽。由於清水祖師顯赫靈驗,多年來祖師廟一直是三峽信仰與社會活動的重心,其在建築、雕刻、繪畫上的表 現,是台灣廟宇中的經典之作。
整座祖師廟乃是以木為頂、以石為基的建築,採五門三殿式的格局,廟頂層層疊疊,每根脊上都有富麗堂皇的裝飾,廟內則無處不雕、無處不琢。其中最精彩的是廟中的石雕、石刻,不論就技巧與手法分析,都是民間藝術之最,其師傅中不乏已列國寶級之人物。
屋頂和屋簷下方的樑架,可說金碧輝煌、琳琅滿目,尤其是人物的雕刻栩栩如生。廟中全以石材為壁,其圖案都以民間故事或歷史典故為題。龍柱為台灣廟宇最常見之物,但一廟中頂多二、三對,而祖師廟內全部完工時將有156根之多。廟中柱子依主題可分為雙龍柱、單龍柱、花鳥柱及有對聯的圓柱,其中以正殿三對最為精緻。此外,柱礎在鼓身的弧面上,則依諧音雕了許多含吉祥意的圖形如 :螃蟹(甲第)、雙魚 (餘)等。至於龍柱上頭的柱斗,則是刻有希臘柱頭風味的樹葉圖形,顯現了祖師廟中西合璧的特色。銅雕、木雕、石雕是祖師廟最引以為傲,也最特殊之處,大異於一般廟宇的彩繪裝飾,其題材多出自中國民間故事、神話或歷史典故,另外還有許多他處看不到的動物題材。

理學堂大書院 Oxford College

「理學堂大書院」,英文名字為「 Oxford College 」(牛津學堂) 。1872年到1880年間,馬偕博士以露天教學的方式,於路邊、榕樹下、溪邊或是海邊傳教,因感於創校之重要性,便於1880返回英國之際,籌募款項。回到淡水後便開始興建學校。「牛津學堂」於1882年落成,是當時教會培訓傳教、醫療、教育等人員的基地。馬偕為了紀念英國人的支援,乃以其故鄉郡名「牛津」來命名,以示飲水思源之意。牛津學堂頗富中國傳統建築色彩,採用均衡對稱,坐北朝南,同時屋脊立有八座小佛塔,以代替十字架。牛津學堂是當時教會培訓傳教、醫療、教育等人員的基地,目前已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林本源園邸 The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

林本源園邸,原名板橋別墅。林家花園與住宅三落大厝、五落大厝,同為板橋林家有名之三大建築,總面積共計17,331坪,前後花費40年時間建造,所需工匠及建材,多數由內地聘請或採購,共耗費銀50萬兩,較之光緒初年所建臺北城之工程費僅為20萬兩,可見其興建工程之浩大與盛重。
園邸之建築,格局嚴謹,比例優美,建材包括來自大陸以及取材自台灣珍貴的樟木,內部裝修極為富麗堂皇,手工也十分精美,屋頂則是以燕尾式為造形,可以說是當時台灣的最佳建築。花園內部的亭、臺、樓、閣,精巧雅致,迴廊環繞,益顯清幽曲折,搭配假山、水池,勝景處處,並有「園林之勝冠臺北」之美譽。民國74年8月19日經內政部核定為園林類二級古蹟。

法鼓山 Dharma Drum Mountain

法鼓山位於新北市金山區三界里,座落在北部濱海公路與陽金公路交會的一處山坡上,三面環山,雙溪交抱,正面千峰來朝,遙迎翡翠海灣,風光明媚,鳥語花香。坐北向南,左有高崗聳立,如古鐘懸空;俯瞰本山地形,則似巨鼓縱臥。在這裡,聖嚴法師集合了十方善信功德,建設一個整合教育、修行、文化的「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法鼓山這塊土地與佛法有不可思議的因緣,從山的地理形貌而言,左似青龍昂首右如白虎低頭;左視高崗如古鍾懸空,俯瞰整塊地則向縱臥兩山之間的大鼓;從地名上看,此地屬金山區「三界」村,在此處撞鐘擊鼓,其聲可響徹三界村,象徵法輪常轉、超越三界。

坪林茶業博物館 Ping-Lin Tea Museum

坪林茶業博物館位於坪林區坪林舊橋旁,係一棟兩層樓,屬閩南式的莊園建築,在建築外觀上大都採用長廊、圓門等仿古設計,建材則選用磚瓦與木材,營造出古色古香的氣氛。
茶博館的地下一樓為綜合展示館,展出茶事、茶史、茶藝等三個主題。茶事展出品就有現代製茶器械、傳統製茶器械、茶的分類、製茶方法、臺灣各產茶區的介紹、世界及中國大陸茶業產區;貫穿古今與茶事相關主題。茶史則展示飲茶的緣起、中國各朝代的茶、茶神陸羽的介紹、坪林茶史、文山包種茶發展史等與茶業發展史相關的主題。茶藝則展示養壺、各壺介紹、茶歌、茶書、認識茶葉等與茶藝相關主題。

世界宗教博物館 Museum of World Religions

就在台北市之南、新店溪以東,有一座「世界宗教博物館」。2001年11月於永和太平洋百貨樓上成立的世界宗教博物館,期許成為認識世界宗教文化、推動「生命教育」的場所。館內運用大量多媒體互動展示,讓觀眾從宗教的藝術表現、文獻經典、音樂、宗教儀式和建築特色等各層面,獲得全方位的了解,體驗宗博館「愛」與「和平」的創館理念。更提供每一位訪客,一生首次與宗教之美邂逅的難忘經驗。
從碰觸潔淨的水幕牆進入參觀旅程,宗博館可說是處處充滿「密碼」。展區的「華嚴世界」,營造出仰望天際時的神聖想像與期待;「世界宗教展示大廳」則呈現每個宗教的精神;宗教建築的縮小模型,以精密的技術將建築從外觀到陳設完整重現。兒童館「愛的森林」,是國內首見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兒童教育館,以互動裝置、體驗設施,讓小朋友由遊戲、探索的方式,學習愛的真諦。來宗博館,除了認識各種不同的宗教文化,更能獲得身心寧靜;不但好玩也有意義,閒暇時一定要來走走喲!

黃金博物館 New Taipei City Government Gold Museum

黃金博物館位於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的山城裡,擁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與自然資產,並且是台灣首座以生態博物館為理念所打造而成的博物館,以資產保存為主,強調永續發展及舊建物的再利用,結合在地的力量,進而帶動區域發展。來到金瓜石,除了欣賞當地特殊地 質與自然美景外,更能對金瓜石礦業歷史、聚落文化產生深刻的體驗,並且希望透過金瓜石居民的共同參與,一起經營打造這塊土地的魅力。期許為金瓜石再創另一段不朽的黃金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