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 Daxi District

大溪,擁有令人緬懷及深具歷史意義的兩蔣文化,好多故事等待遊客來發掘。有百年風華、耐人尋味的小鎮風情,古早味的建築、古道、民俗表演、木器與小吃,召喚旅人們細細來品味。更有如詩如畫的自然山水風光,結合現代休憩設施與景點,讓人身心完全舒暢,流連忘返。此外,自古即為交通樞紐的大溪是北橫起點與多條主要道路的匯集,從大溪出發,可同時體驗多元族群文化、不同觀光特色,並方便國際觀光客進出。2011年出版的米其林旅遊指南,以跨2頁篇幅介紹大溪,並將其評鑑為2顆星推薦(Recommended)景點,可見當地深具吸引國際觀光客的潛力。您心動了嗎?趕緊來大溪吧,讓它獨特的文化與風格,成為你一生難忘的感動和回憶。

埔心牧場 Pushin Ranch

味全埔心牧場位於楊梅鎮埔心里,屬味全公司所有,除從事乳牛專業飼養外,並致力花卉栽培,各式奇花異草呈現一片花團錦簇,露天販賣店設置花木間,別有一番風情,牧場內新設的體能訓練場,20幾項野外健身活動設施,項項精彩刺激。露營、烤肉區,場地寬闊,水電設施供應十分完備。 純青湖區湖邊綠草如茵,湖內魚兒成群,周圍景致充滿詩情畫意。此外,尚有休閒遊樂系列,如射箭場、迷你馬場,協力車、環場馬車、游泳池等,是一處觀光休憩的最佳去處。

大溪花海農場 Xiao Wulai Waterfall

曾有「綠光森林」、「我的秘密花園2」、「天國的嫁衣」、「戀香」、「格鬥天王」、「海豚愛上貓」等偶像劇來拍攝取景的大溪花海農場,遊客們給了她「電視偶像劇聖地」的封號。除了滿園馨香的各式花朵,裡面還有個南歐浪漫文藝風格的「梵谷之家西餐廳」,以及西班牙紅色調且多功能的「花海文化館」,創意的建築設計,在國內實屬少見。「紫色夢幻區」裡,兩公頃的薰衣草、鼠尾草等讓人彷彿來到世界的另一個國度,而「彩虹花田」隨季節綻放的各色花卉,有如時空的魔術師,令人目不暇給。

小烏來瀑布 Xiao Wulai Waterfall

在泰雅族的母語中,烏來代表的就是溫暖泉水的意思,故泰雅族的稱呼中,所有的溫泉都叫做烏來。小烏來位於復興鄉區內,峽谷居多,其內風景以小烏來瀑布、龍鳳谷瀑布、風動石最聞名。宇內溪乃是小烏來瀑布上游,由於雨量豐沛,溪水流量可觀,小烏來瀑布幾乎不受冬季乾旱影響。
小烏來瀑布分為三層,但以中段最為壯觀,屬「斷層懸谷型」瀑布,溪水自細窄如巷的溪谷頂端,突遇斷層陷落形成懸崖,溪水即由左側缺口倏地直墜50公尺下深潭,水霧紛飛,煙水迷濛,堪稱奇景幽境。
瀑布風景區旁有一四層賞瀑台可供遊客欣賞。每年5-6月,及11月至隔年2月也是賞鳥季節,在此地可以享受森林浴,也可觀看瀑布及賞鳥。深秋時,宇內溪兩旁鮮紅色楓葉則鋪陳或漂浮在溪岸,與潺潺溪水、瀑布構成絕美的景致。小烏來瀑布由上至下共有三段。上段落差僅3公尺餘,由觀瀑亭隱約可見。中段落差50公尺左右,是北部少見的高落差瀑布,其氣勢澎湃,聲如雷動,水花四濺。中段瀑布上方有小湖,上段瀑布即注入小湖內,相當壯觀。

拉拉山 Lalashan

達觀山原名拉拉山,位於桃園縣復興鄉與新北市烏來區的交界。1973年文化大學教授在這裡發現了大片的神木林,從此成為眾所矚目的休閒新據點。也因其林相相當豐富,並擁有全台灣面積最大的紅檜森林,於是政府在1986年正式成立達觀山自然保護區,範圍涵蓋北橫巴陵附近山區。達觀在泰雅族語裡,是「美麗」的意思。
園區內林種豐富,如青楓、紅榨楓、山毛櫸等變色葉木,每當深秋,綠葉轉黃、轉紅,別富詩意。 遊客可儘情欣賞這些樹齡在五百年至三千年左右,饒富特色,像神話般存活著的紅檜巨木。
這些神木,以五號巨木年齡最大,有2800年的歷史;十八號巨木則以長達188公尺的樹幹胸圍;貌似枯死、泛白的樹身,卻於樹頂萌發綠意的奇特景觀來吸引遊客。
值得一提的是九號的扁柏巨木,是本島海拔1500-1600公尺高的山區難得一見的奇木,是一種具觀賞與實用雙重價值的常綠針葉樹。葉呈鱗片狀,密生於枝上,亦會長出圓形、體積不大的球果,可愛無比。除了眾所皆知的神木群,各種珍奇的鳥類,也為保護區增色不少。

虎頭山公園 Hutoushan Park

虎頭山公園因鄰近桃園市區,居高臨下之勢,成為觀賞桃園台地及桃園市夜景的好地點。公園內有荷花池、櫻花林及兒童遊樂區烤肉區等設施,半山處還有紀念桃園三結義的「桃信亭」,是民眾休閒的熱門地點。
山上的環保公園,因入夜後可完全飽覽桃園市夜景及點點繁星,每到夜間時分,就會有不少情侶上山約會,度過浪漫的夜晚。
為了提供情侶們餐飲服務,這兒有不少的行動咖啡車聚集,加上年輕朋友們經常在此舉辦聯誼活動,讓虎頭山的夜晚更加美麗。

石門水庫 Shihmen Dam

石門水庫位於大漢溪中游,座落於桃園縣大溪鎮與龍潭鄉、復興鄉、新竹縣關西鎮之間,由於溪口處有雙峰對峙狀若石門,因而得名。
石門水庫風景區各項觀光資源,有依山閣資料館、環翠樓、溪洲、坪林、槭林、蝶苑、茄苳林等,並整修完成環湖步道,而本區因擁有完整的林相,自然生態相當完整,因此鳥類甚多,以低海拔鳥種為主,秋冬季鳥況最佳。

大溪老街 Daxi Old Street

在國內享有高知名度的大溪老街,主要範圍涵蓋和平路、中山路、中央路三條歷史街屋,不僅規模大,建築外觀與牌樓立面也保留得相當完整,是由店面形成的商街,建築型式和臺灣早期的傳統商家店街並無二致,都是面寬窄、縱深長的深長形連棟店面住宅的「街屋」型式。
直到日據時代的1919年左右,因日本總督府執行等同現代都市計劃的「市區改正」,和平路、中山路等街道依規劃好的建築線拆除部份建築,當代居民就以牌樓立面來裝飾門面,家家爭奇鬥豔,一時蔚為風潮。
平常住家主要以紅磚牌樓立面搭配紅磚屋,商家則以石材精雕歐洲風格的拱門樑柱和繁複華麗的浮雕圖案,呈現出以巴洛克風情為主的立面牌樓。難能可貴的是,儘管河運沒落,繁華變遷,這三條老街卻能保留原貌。
中山路與和平路,更在「社區再造」的推動下,再次開啟老街建築的新生命,並結合大溪其他文化與歷史的魅力,讓大溪鎮重回過去的風華。 

慈湖 Cihu Mausoleum

慈湖陵寢 慈湖原稱埤尾,因臨百吉隧道出口又稱為洞口,蔣介石善愛此地景緻似故鄉奉化,於1959年完成「慈湖行館」,並為思念慈母王太夫人,於1962年改名為慈湖。
1975年奉厝後改為慈湖陵寢,陵寢依山面水,坐北朝南,為仿四合院閩浙形式的磚造紅瓦平房,左右圓洞門可至側院,後方山壁設有一處防空避難所。
慈湖除了謁靈,最重要的觀光點是儀隊的換班儀式,每逢周末假日的衛兵交接儀式,最讓國內外遊客們喜愛,攝影機閃光燈總是閃個不停。
慈湖遊客中心 位於前往慈湖謁陵的停車場旁,紅磚平房外觀,內部展示許多蔣公生前事蹟圖片,墨寶真蹟與複刻衣物十分引人注目。而館旁的展售中心,販賣多種兩蔣紀念品,尤其以最夯的Q版公仔及蔣夫人最愛吃的蜜梅糕等商品最受民眾歡迎。
百吉林蔭步道 慈湖後面的百吉林蔭步道原屬慈湖軍事管制區,在地方人士多方奔走,為促進地方觀光事業,才於民國87年解禁開放。步道內多美麗景點,彩蝶飛舞自然生態豐富,很適合全家郊遊登山的戶外之旅,最高處還可眺望遠山及盡覽大溪全景。
百吉步道坡度和緩,林蔭濃密,彩蝶飛舞,最高處可眺望遠山及盡覽大溪全景。林相以次生林、原始林、竹林為主,自然生態相當完整,常見鳥種:黃嘴角鴞、竹雞、灰喉山椒鳥、大冠鷲、臺灣藍鵲、山雀科及鶇科鳥類等,鳥況以冬季較佳。緩步怡然踏青賞景,全程僅約1小時,非常適合全家親子行。步道途中又有叉路可通往溪洲公園、溪石亭、大艽芎古道,是徒步深入大溪之美最好的路線之一。
後慈湖 發現後慈湖 新月形的後慈湖發源於白石山上的小溪澗,原名「龍過脈埤」,為桃園農田水利會灌溉埤塘,蓄水面積為4,1076公頃,蓄水量有177,500立方公尺,灌溉面積達117,29公頃,主要灌溉地區為大溪三層地區。
1950年代,蔣介石行至百吉隧道口,因座車無法繼續前進,改乘轎子,繞經慈湖地區,見此地景色近似故鄉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留下深刻印象,直至1955年由板橋林本源家族提供慈湖周邊19頃土地,作為興建行館用地,於1959年6月13日興建「洞口賓館」完成, 1962年10月更名為「慈湖賓館」。
1962年配合總統府疏散計畫,經蔣介石指示購地,於後慈湖地區興建防空洞作為戰時指揮所,並興建官舍,做為總統府秘書長、參軍長、及副秘書長等辦公處所,至1975年4月5日,蔣介石逝世奉厝於慈湖,改稱為「慈湖陵寢」,並設立慈湖陵寢管理處,負責接待管理服務等任務,後慈湖五棟辦公室亦移交陵管處代管,至2007年11月移撥桃園縣政府管理。
後慈湖現已無軍事用途,經桃園縣政府積極爭取開放。2007年11月,正式移撥桃園縣政府,並著手規劃整修開放等相關事宜,後慈湖長年為軍事管制區,不受外界干擾,保留完整原林相與自然生態環境,提供民眾另一個遊憩的後花園。
慈湖雕塑紀念公園 慈湖雕塑紀念公園由大溪鎮公所設立於西元1997年,西元2000年2月29日舉行園區首座銅像(高雄市捐贈)移置典禮迄今,已設置152座銅像。全公園內最大的是由高雄市捐贈的銅像,經過桃園縣政府與大溪鎮公所修復後於2008年4月5日重新開放參觀,名為傷痕與再生,是全世界唯一為單一個人的雕像所設立之紀念園區。
銅像中有大家熟悉的全身、半身像,多半由學校或機關捐贈,也有坐姿與騎馬的塑像,每一座雕塑皆具藝術價值。整個園區以步道方式串聯銅像的擺放位置,還有庭園造景及小橋流水,相當雅致。

角板山公園 Jiaoban Mt. Park

角板山公園又名「復興公園」,位於角板山西南側,佔地極廣,園內十數棵高大的楓樹,在深秋時常以淒艷的楓紅,引人駐足遐思。另外亦有古松巨樹林立、老梅遍佈,每到花季,園內一片粉紅黛綠的花海,非常動人。園道中有蔣公及夫人手植的兩棵合抱榕樹。 為了替角板山增添藝文氣息,與世界藝術大師接軌,桃園縣政府於2003年邀請吳炫三等12位國際大師,在園區內創作公共藝術作品,成為第一處世界級「雕塑公園」與公共藝術教育園地,由於雕塑作品十分具有創意,並融入當地景觀,帶動角板山的觀光熱度。